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北约两国联合研发203毫米自行榴弹炮之后手机上买股票,中国长时间没有再次研发或列装这种口径的重型火炮。直到进入21世纪20年代,这款重型火炮的“新面孔”又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从流出的照片看,新一代203毫米自行火炮改用越野卡车底盘,配备了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和自动装弹机构,既强调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又兼顾了更高的机动性和战场适应性。
一张在2023年3月29日曝光的采购信息表显示,解放军全军武器装备采购网发布了一个“203火炮试验技术开发”项目的采购计划,采购方标注为战略支援部队,供应商为南京理工大学。这一信息暗示,中国确实在推进一种新型203毫米口径火炮的试验与研发,尽管具体细节还未全部公开,但这一动向值得注意。
网上流传的技术猜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为了提高战术机动性,新型203毫米火炮可能采用轮式卡车底盘(如6×6配置),从而能在公路和复杂地形之间快速转移。另外,它很可能配备自动装弹机以提升射速,搭载卫星导航与智能光电瞄准系统以实现更高的命中精度。也有观点认为,这次公开的项目可能部分用于测试某种防护或辅助系统,因此项目真正回归量产的可能性仍存在争议。
结合现代炮兵技术的发展,新一代203火炮在火管长度、弹药与制导方面可能有明显改进。有人提出该炮可能采用超长炮管(如52倍径或更长),以提升初速和射程;弹药方面则可能发展出“火箭增程滑翔制导炮弹”——炮弹在出膛后展开滑翔翼,借助卫星制导(GPS/北斗)进行滑翔和修正,实现从传统炮弹向“炮弹导弹化”的转变,从而把射程从传统的几十公里扩展到上百公里。
展开剩余68%已公开的信息中提到的参数:初速可达约920米/秒,弹重约85公斤。若结合增程技术与制导能力,这样的火炮理论上射程有望由传统的大约50公里拓展到100公里以上;通过自动化装填与高效火控,其循环射速也可能提升到每分钟2–3发,命中精度可从米级提升到分米级,但这些都仍需通过实测来验证。
采购方为“战略支援部队”这一点值得深思。战略支援部队是中国军改后承担太空、网络、电子战与情报支援等任务的新型作战力量,本身不以传统火炮为主。由其发起或采购这种项目,可能暗示这款武器将被设计成能深度融入战略级信息网、提供远程精确打击并与侦察、通信与指挥体系紧密联动的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传统炮兵装备。
从结构和配置的推测来看,这门火炮可能使用大量复合材料或钛合金来减轻重量并增强结构强度,以应付弹药发射时的后坐力,保证轮式底盘承受得住高强度射击。同时,它可能配备数字化火控计算机、兼容北斗的卫星导航接收机、炮口测速雷达和光学观瞄设备,能够自动计算射击参数并快速调整射界(例如方向射界±25度,仰角范围从-5°到55°等),实现快速反应与高精度打击。
在实战运用方面,可以参考PLZ-45自行炮及AH-4等系统的应用经验:轮式、远程、制导弹药结合的火炮可用于对付敌方机场、指挥所、后勤枢纽、舰船以及山地或洞穴化的目标,尤其适合对付分散的远程恐怖武装或移动目标。尽管重炮可能存在火力过剩、射速相对较慢、在极端条件下机动性有限等问题,但在打击坚固工事、洞穴以及远程点目标时,仍然是一种有效手段。
总体来看,这次关于203毫米火炮的试验与采购信息,表明中国可能在探索一种“射程更远、精度更高、能与战略级信息体系协同作战”的远程火力系统。尽管许多参数和能力仍处于猜测或试验阶段,这一方向若成型,将在战场打击方式上带来新的选择:以较低成本实现对高价值目标的远距离精确打击,填补现有火箭炮与弹道/巡航导弹之间的战术空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手机上买股票,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